400年前关于青春和爱情的美梦——水畔一曲牡丹亭

 

一曲《牡丹亭》流传四百年,在青春和爱情的迷梦中领略“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收听音频内容,请登录“喜马拉雅”APP,搜索“大小W”,敬请关注

这个春夏之交的日子,咱们聊一个特别唯美的话题:昆曲,聊一聊昆曲当中的经典剧目《牡丹亭》,再聊一聊大小W上个周末刚刚亲身感受过的,在江南园林中欣赏昆曲的现场体验。



可能有的朋友对昆曲不是太熟悉,这里呢先给小白们简单科普一下。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在有些地方也把她称为“昆剧”。昆曲的发源地在苏州的昆山,起源时间是元末明初,距现在已经600多年了,是咱们国家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或“百戏之师”,2001年,昆曲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名单。

从欣赏的角度来说,要想真正听得懂昆曲需要下一番功夫,需要一定的国学底子和美学修养。昆曲的曲文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唐诗、宋词、元曲的影子,昆曲的曲牌,比如说“山坡羊”、“醉扶归”、“皂罗袍”等等至少有一千多种,很多和宋词、元曲的词牌名是一样的。

昆曲听起来特别好听,唱腔很有特点,我大概十年前听过一次,一下子就记住了,她的唱腔叫“水磨腔”,就好像江南人的水磨糯米粉、水磨年糕一样,细腻软糯,百转千回,柔情万种。



再来说说《牡丹亭》,昆曲的第一代表作。《牡丹亭》原名叫《牡丹亭还魂记》,作者汤显祖,是明代最伟大的戏剧家,生活在嘉靖、万历时期,三十四岁时考中进士,四十九岁那年,弃官回到家乡安徽临川,就在那一年,写就了伟大的《牡丹亭》。

有人把汤显祖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这两位戏剧大师竟然死于同一年,公元1616年。两位巨星曾经共同闪耀在东方和西方的天空下,想来真是神奇。
《牡丹亭》的故事非常离奇。女主人公杜丽娘,年方16岁的贵族少女,某日和丫鬟春香同去花园游玩。园子里百花盛开,姹紫嫣红,芍药啊,牡丹啊,杜鹃啊,扑面而来的春天的气息,引得青春期的姑娘生命中第一次萌发出对爱情的向往,梦中与一位秀才柳梦梅相会于牡丹亭前,情投意合,共赴云雨。不料醒来之后,发现是一场梦,痴情的姑娘郁郁寡欢,当年秋天竟然忧郁之死。三年之后,秀才柳梦梅去花园闲游,恰好看到了杜丽娘的画卷,并与杜丽娘的魂灵相会,这才知道了姑娘的遭遇。园子中诸位花神为她的痴情所动,最后帮助杜丽娘还魂,和秀才柳梦梅结为夫妻,千辛万苦的爱情终于有了美好的结局。



朱家角是一个古镇,距离上海50多公里,课植园,功课的“课”,植物的“植”,寓意就是“课读之余,不忘耕植”,古代知识分子都喜欢这样的生活。当地人叫“马家花园”,环境幽静,是一座庄园式的园林建筑。

傍晚时分,观众们陆续进场了。当天下着小雨,本来以为大老远跑来听昆曲的人不会多,没想到竟有一两百人。



夜色降临,萤火闪烁,这座亭子和水畔的石阶、小径就是游园惊梦的地方

这场演出的音乐总监是谭盾,代表作是电影《卧虎藏龙》的配乐,舞蹈总监上海歌舞团艺术总监黄豆豆,就是好多年前在春晚上表演《醉鼓》的那位,秀才柳梦梅的扮演者是张军,人称“昆曲王子”,“梅花奖”得主。这个组合实在是太吸引人了。他们联袂打造的这出实景园林昆曲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推出,到现在已经上演五个演季。



夜幕渐渐降临,下了一天的小雨,居然渐渐停了。隔着一湾水,观众们坐在廊檐下。大约6点半,园子里渐渐昏暗下来,原本看得很清晰的花花草草开始变得影影绰绰。远远地,似乎传来了吹箫的声音,但又很恍惚,听不真切。箫声渐渐明朗,一只乌篷船缓缓摇来,吹箫的女子坐在船头。慢慢的,箫声随着小船渐行渐远。

这样的开场,让整个园子笼罩在迷离的幻境中。

水边的小径深处,隐约看见长裙飘动。这两个女孩子,在水边穿花拂柳,深沉的夜幕中,暖色的明亮的灯光下,真真是美娇娘,扮相那叫一个漂亮!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没有麦克风,没有现代化的音响,演员就那样自自然然唱起来,柔柔的水磨腔沿着水面悠悠地飘过来,真的是如梦如幻。灯光映照下,空中似乎有蒙蒙的水雾,有萤火虫飞来飞去。不得不佩服演出设计者的巧心思,唱词的字幕,就打在桥边的停着的乌篷船上,打在水边的一棵大树的树干上,浑然天成。



整场演出,除了传统的昆曲表演之外,还有很多现代的元素融入,结合得非常自然。比如有一幕,杜丽娘即将病死那一幕,天地间完全一片黑暗,只有那个白衣的女子蜷缩在水边,这时黑白无常、地狱里的小鬼们来索命,女子挣扎,白色的水袖翻飞,当时背景音乐就是那种空空的、诡异的、甚至有节奏的音乐,夜幕中忽然出现几个中国传统的灯笼,竖长、椭圆形,昏黄的鬼灯笼,忽上忽下,忽高忽低,伴着水中倒影,营造出惊心动魄的鬼魅氛围。



一个半小时的演出,我们都像跟着杜丽娘,一起做了一场梦一般,就如《牡丹亭》题记中说的那样: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关注 大小W的阳光花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