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民间故事】把式场的得名

 

在碣石山主峰仙台顶的大峭壁上头,有一个挺大的山场。那里地势相当的平缓、宽阔,特别是靠东的“天门第二”之上的大...





在碣石山主峰仙台顶的大峭壁上头,有一个挺大的山场。那里地势相当的平缓、宽阔,特别是靠东的“天门第二”之上的大石台子,特别平坦,完全可以随心如意地在那里翻筋斗、打把式。多年来,人们跟那里叫“把式场”。据传,这个天造地设的把式场,曾经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登临碣石山时的翻筋斗、打把式之地。把式场的得名,与这个继北魏文宣帝拓跋濬之后,在北朝时第二个“登碣石山,临沧海”的帝王有着密切的关系。

活了有三十岁的高洋是北齐王朝的建立者。他的父亲高欢,善于领兵打仗,又老谋深算,他除掉众多政敌,当上北魏的大丞相没有多久,就逼走了北魏的孝武帝,另立孝静帝,由洛阳迁都邺城,使北魏分裂成了东魏、西魏两个国家。后来,他把女儿嫁给孝静帝为后,常驻晋阳,和他的大儿子高潜一起,专擅东魏的朝政有十五六年。高洋是高欢颇有心机的二儿子,在高欢和高潜相继病亡和被杀以后,他乘势控制了摇摇欲坠的东魏朝政。高洋在由丞相被进封为齐王之后,很快就废掉了自己的姐夫——孝静帝,自立为皇帝,建立了北齐王朝。

高洋是在他自立为北齐皇帝的第四年,即天保四年(公元553年),从东北打仗归来,一登碣石山的。

高洋像他的父亲高欢一样,特别能领兵打仗,而且又治军有方,有谋有略,敢作敢为。那一年的秋天,盘踞在辽河中上游的契丹人侵犯北齐的边塞。时年二十四岁的高洋御驾亲征,在入冬时节率领大军北讨契丹。他亲自领兵走曹操北征乌桓之路,由平州境内从西道越长堑,抵达白狼城,并诏司徒潘相乐率精骑五千自东道直奔青山,复诏安德王韩轨率精骑四千断契丹军队的后路。在与契丹人交战时,作为一国之君的高洋,身先士卒,与士兵们一起翻山越岭,指麾奋击,大破契丹的军阵,致使契丹犯境的军队全被歼灭。在指挥大军与契丹作战时,高洋露头袒膊,日夜不息,行千余里,惟食肉饮水,壮气弥厉。歼灭进犯的契丹军队之后,据史书记载,高洋是在冬十月“丁未,至营州”,“丁巳,登碣石山,临沧海”,于“十一月己未”,“自平州遂如晋阳”的。也就是说,戎马倥偬的北齐文宣帝高洋,是在冬十月下旬自辽西作战归来,也追踪魏武帝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足迹,来“登碣石山,临沧海”的。

前些年,有的学者以《北齐书•文宣帝纪》记天保四年冬十月丁巳日“登碣石山,临沧海”之前,有“丁未,至营州”一语,就认为高洋“登碣石山”之地当在当时的“营州”,也就是如今的辽宁省朝阳一带。这种说法,显然是忽视了史书在记高洋“登碣石山”之后,紧接又记有“临沧海”,而今朝阳那一带是不“临沧海”的;再有就是,自“丁未”至“丁巳”,前后历时十一天之久,在这十一天间,善于骑马打仗的高洋早已离开营州境界,到达了与营州相邻的平州境内。何况,他在“临沧海”后二日,即“十一月己未”,就“自平州遂如晋阳”,即在十一月初一或初二,从首城在肥如(在如今的卢龙县北境)的平州启程去了高洋的父辈发迹之地,也是高家的大本营晋阳(今山西太原)了呢!由此可以说,北齐文宣帝高洋所登的碣石山,也是秦皇、汉武和魏武帝、文成帝等帝王登临的碣石山,不言自明。

据传,北齐文宣帝高洋在那一年冬十月廿九或三十日“登碣石山,临沧海”时,也是顺着魏武帝曹操来碣石山的道来的,从仙台顶背后的大山沟里骑马上的碣石山的绝顶,观赏的大海雄壮的景色。当时,他觉得光远远看看大海不那么解渴,就一马当先,想从仙台顶前边下到山下去。嘿,也别说,仙台顶顶尖下边有一个大平台,像个练武场,可跑马,可对阵,没那么再宽敞的。可跑到这大平台边上,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下临的是万仞绝壁。亏得高洋是马上皇帝,马勒得快,也勒得稳,要不就一下子冲到万仞绝壁底下,不是死,就是伤了。诸随从紧跟而下,见高洋勒住了马,也都勒住了马,一个个见跟着皇帝跑到了悬崖峭壁边上,都吓了一身冷汗。大家都为高洋的安危担心,高洋却哈哈一笑,说:“嘿,这儿多像一个把式场!来,给我在这儿翻翻筋斗,打打把式,只要不翻到这大峭壁底下就行!”皇帝的话,谁敢不听,跟随的众武士下了马,在平台上连翻筋斗,带打把式,闹了个不亦乐乎。高洋的腿脚也痒痒了,下了马,露头袒膊,翻起筋斗,打起把式。众人忙闪开一个场子,任高洋耍欢儿。一时,仙台顶上这个大平台,比过年还要热闹。

高洋武的蝎虎,文的不行。他登上碣石山,本来也想像魏武帝曹操似的,吟咏出一首观沧海的诗来,一时却怎么也找不到句。下到平台上这么一耍欢儿,就把作诗的事儿给忘了。后来,几个随从在仙台顶东边的山肩下找到了一条可以策马下山的道儿,高洋就带着人从仙台顶东边的大峡谷——黑鹰峪下来了。高洋下到仙台顶下,回头一看,仙台顶前边那大平台下的万仞绝壁,形如瓮鼓,黧沫溅溜,神娲难炼,鬼斧莫凿,不由大吃一惊。他心中暗想,好险呀!这要是从上边冲下来,只有粉身碎骨的份儿了,我这好不容易姐夫手中逼出来的皇位,也就坐到头了。

离开碣石山好远,高洋也没哼哼出一句诗来。他骑在马上,自嘲地笑了笑,在心里说:曹操准没在这山上显过武威,我在碣石山上习过武,也算是千古留名了……

据说,高洋后来听史官说,北魏的文成帝拓跋濬在九十多年前带着群臣登碣石山观沧海时,玩得挺高兴,把碣石山改成了“乐游山”,一乐,就命令人把碣石山依自己的乐趣,改名“乐武山”。可不少人都觉得他这山名改得有点太可笑,谁也不肯好好叫;过了五六年,他在东征西讨、安定天下以后,居功自傲,整天沉湎于酗酒淫暴,年轻轻的就一命呜呼了,就更没人叫了。不过,“把式场”这个称呼还是传下来了。



讲述:宋汉九

采录:董宝瑞

2003年12月采录于昌黎县杏树园村

微信号changliwenhua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







关注昌黎文化网 www.clwhj.cn了解更多文化动态


    关注 昌黎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