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歪了,怎么回事?

 

周围性面瘫临床表现为病灶同侧表情肌瘫痪,即额纹变浅或消失,不能皱眉,眼裂变大,眼睑闭合无力。当用力闭眼时眼球向外上方转动,暴露出白色巩膜,称贝尔征。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漏气,不能吹口哨,吃饭时颊部存留食物。...



李某某,男,19岁,某天早上洗完脸后,觉左面部麻木不适,自己照镜子后发现,嘴角稍向右偏,龇牙时偏的更厉害。这是怎么了?忙来到当地医院就诊,医生通过问诊及相应检查后,告诉他这是得了面神经麻痹,即面瘫,也就是老百姓说的“歪嘴巴”。怎么会得这个病呢?能好吗?

面瘫可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两种类型,两者病变位置不同,因此临床表现不同。中枢性面瘫临床仅表现为病灶对侧眼裂以下的面肌瘫痪,即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常合并该侧中枢性舌瘫和偏瘫,常见于脑血管病、肿瘤等。周围性面瘫临床表现为病灶同侧表情肌瘫痪,即额纹变浅或消失,不能皱眉,眼裂变大,眼睑闭合无力。当用力闭眼时眼球向外上方转动,暴露出白色巩膜,称贝尔征。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漏气,不能吹口哨,吃饭时颊部存留食物。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

引起周围性面瘫的病因有多种,受寒、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巨细胞病毒等)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可引起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面神经缺血水肿,由于面神经管为骨性腔隙,容积有限,如果面神经水肿明显,则使面神经受到压迫,可致不同程度轴突变性,这可能是部分患者恢复不良的重要原因。中医对面瘫的认识认为其发生多与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而入等因素有关。

多数患者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外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部分患者可有舌前2/3味觉障碍,外耳道疱疹等。多为急性起病,数小时或1~7天症状达到高峰。

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可分期进行:

1.急性期治疗

治疗原则是减轻面神经炎症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与防治并发症。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补充B族维生素,抗病毒治疗。在茎乳孔附近行超短波热透、红外线照射或局部热敷治疗,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神经水肿。此时一般不进行针刺的刺激性较大的治疗,以防加重症状。

2.恢复期治疗

病后第3周至2年内以促使神经功能恢复为主要原则,可继续给予B族维生素治疗,同时采用针灸、碘离子透入疗法等治疗。面肌活动恢复时应尽早做功能训练,可对着镜子皱眉、举额、闭眼、露齿、鼓腮和吹口哨等,每日数次,每日数分钟,辅以面部肌肉按摩。

3.后遗症期治疗

少数患者在发病2年后仍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严重者可试用面-副神经、面-舌下神经或面-膈神经吻合术,但疗效不肯定。

4.预防眼部并发症

因不能闭眼、瞬目,角膜长期暴露易发生感染,注意保护角膜、结膜,可采用抗生素眼药水、眼膏点眼,戴眼罩等方法。

约70%患者可完全恢复,20%部分恢复,10%恢复不佳。年轻患者预后好,老年患者伴乳突疼痛或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肌梗死等预后较差。后遗症为面肌痉挛等。


    关注 齐鲁泰山大医精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