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迈行游 II 北方玫瑰,我爱你(二)

 

晚上走路回“七种感觉”民居,感觉这一天奇妙而美好。...







培村苗寨某户人家的窗台

第三天素贴山沿途
1月16日,天气晴朗。我们决定去城郊逛逛。

从“七种感觉”民居出来,我们在路边搭乘了一辆双排车前往清迈大学。坐在几乎半敞篷的双排车里,偶尔能听见路旁的鸟叫,观赏到几株开花的树,遇见一两个顶着太阳跑步的年轻人。当然,还能清晰地闻见汽车尾气的特殊味道。车子发动机突突突地响着,感觉像是坐在拖拉机里。

在清迈大学门口,几辆双排车正在组织散客。十人就可以组成一队,前往素贴山沿途的三个景点,即苗寨、皇后行宫与双龙寺。此外,司机推荐了一处观赏樱花的地方。四位泰国的年轻人看着路边的景点介绍,商量着想去看樱花。我们呢,自然是要去看苗寨和双龙庙了。司机很健谈,几分钟就将那四位想去看樱花的年轻人说服到我们这条线路,加上其他几名散客,组团成功。
培村苗寨
前往素贴山的道路基本都是上坡路,山路弯弯拐拐,我们坐在车上也摇来晃去。加上泰国是左侧车道行驶,于是每每会车,我都十分紧张。

斜依在山腰的培村苗寨是我们到访的第一个也是最远的一个景点。寨子入口的那条公路上,沿途都是纪念老国王的画像。即便在这遥远的山林里,王国的统治与影响也丝毫没有减弱。

寨子前有块空地,已经停放了好几辆双排车。刚下车,琳琅满目的旅游纪念品就冲撞着我的眼球。可以明显感到,旅游开发给这个山地村寨带来了巨大影响。坡路两边有不少商铺,里面除了本土的一些小饰品外,就是苗族服饰。我买了一件蓝色镶花边的苗族裙子,原准备旅行期间穿一两次,后来发现裁剪太过粗糙,领口有些问题,只能遗憾地将其列入未来课堂教具之一了。

沿着斜坡往上穿过商铺,有一间“苗族山地部落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一些简单的生产生活器具,墙上还有部分介绍泰国山地部落生活情况的图片。这间博物馆的屋顶与墙壁是用棕榈树叶子铺就的,阳光从屋梁三角处的空隙里透进来,感觉有些梦幻。我看着屋子,忍不住设想刮风下雨的天气里,他们如何驱寒取暖的问题,然后又想到这里是热带,觉得自己真是太多情了。



培村生活场景



培村山地部落博物馆

从简易博物馆里出来,爬过一段小弯坡,我被眼前所见惊住了。呀,阳光刚好照在开满鲜花的山坡上,花丛中还有蝴蝶翩跹飞舞,我恍惚以为我是误入了桃花源。定睛一看,几个穿着鲜艳民族服饰的游客正在花丛中拍照,甜蜜的笑容让人忍不住回报以微笑。

在寨子顶部有一家咖啡屋,咖啡屋的背后是一片草莓地。站在山顶能俯瞰整个村子,村子在阳光的照耀下,祥和安宁,静逸美好。当然,这里的苗族以前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游客的到来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她们的生活,短暂停留的我们并不能确知。在咖啡屋左侧不远,有几棵大树,树下有一个村民敬奉神灵的“凤凰宫”。说是“宫”,实际上只是一间简易小屋。门口有一幅对联:“五路财神年年到,八方银两日日来”。不难看出,富裕美满的生活是村民追求的目标。

我们从咖啡屋走下来,遇见那四位泰国的年轻人。其中一位20来岁的小姑娘穿着一套粉红色的苗族服装,在花丛中拍照,看见我们过来就邀请我们合影。  花150泰铢就可以租借一套衣服,不少年轻女孩子都乐意体验一番民族服饰。在租借衣服的地方,我们一回头发现树丛中的小径里,有一个“山地部落村庄博物馆”的标识。小颖说,整个村子就是一个活的生态博物馆。

我们慢慢从山腰下来,走到仍在山腰的空地上候车。越来越多的人到达培村,不知道将来他们能否过上如意的生活,我在心里为培村默默祈祷。



培村景观一角

王后行宫
从培村苗寨出来,我们往回走。下一个景点是皇后行宫。

入口处,除了检查门票,还有人检查游客的着装是否符合要求。若是身着坎肩、露脐或是露膝的衣服,会被客气地请到门口的更衣室里罩上合适的裤装或是披肩。当然,这些服装是免费借用的。

走进行宫,看见满园的花色,我忍不住哼起歌来:“玫瑰,玫瑰,我爱你!”一路上都反复着这两句歌词。清迈素有“北方玫瑰”的美称。我们在玫瑰园里见到不少种类的玫瑰花,红色的、粉色的、黄色的、紫色的、白粉色的,玫瑰花娇艳美丽,让人忍不住想靠近欣赏。

玫瑰园附近还有好几棵曼陀罗树,硕大的黄色花朵吊垂下来,像一个个小铃铛。微风轻拂,花朵摇曳,顿觉曼妙。戴望舒在《微辞》中曾写到“魔道者使用蔓陀罗根或是枸杞,而人却像花一般地顺从时序。”对曼陀罗花语的零星知晓,让我觉得坐在开满曼陀罗花的树下坐着,是神秘的,是诗兴的,尽管这花的香味并不甜美迷人。

跟着路标走到皇后行宫处,却发现门口有禁止通行的标识,不能一睹其内部景象。于是我们便在园中流连,听牛蛙歌唱,看藤树缠绕,闻甜馨花香。

比起国内的某些精心修饰的园林,清迈皇后的行宫并不雅致。然而,有蓝天白云的陪衬,她的美就别有一番韵味。



皇后行宫

双龙寺
双龙寺也叫“素贴寺”,是泰国著名的佛教避暑胜地。到清迈而不到访双龙寺,似乎就算不上真正到过清迈。

关于双龙寺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有位锡兰高僧带了几颗佛舍利到泰国,其中一颗在兰纳第六个王的寺庙里供奉了13年。这个国王想让自己的百姓也能够供奉佛舍利,但他不知道该把寺院建在何处,于是就让4位小兵跟随自己的白象去寻找圣地。白象朝着现在的素贴山方向走啊走,走到某处就倒地而亡。于是,王就把塔建在白象倒地之处,让他的人民也可以供奉释迦牟尼的舍利。由于山路两旁有两只金龙守护,所以这个寺庙便被叫做“双龙寺”了。

要一睹双龙寺的真容,须得先爬上几百级石梯。石梯两边的扶手就是两条石龙的造型,龙头在山下,龙尾在山上。小颖说,要修行,还得修身。的确,假如没有健康的身体,想要轻松爬上石梯几乎不可能。

在石梯上,有几位身着苗族服饰的小女孩,年龄不过五六岁,她们靠与人合影挣些小费。或是为了显得可爱,她们还在脸上涂抹了胭脂。

快走完石梯时,一抬头便看见双龙寺的门庭,那样子还真有些巍峨。

双龙寺的游客很多,金碧辉煌的庙宇,在阳光的照耀下,晃得我睁不开眼睛。于是我便躲在影子里去看墙壁上的壁画,或是坐在影子里眯缝着眼看金顶与蓝天。

素贴山的海拔有1000多米,在观景平台上能望见清迈城区的概貌。绕着寺院,有好几株高大的三角梅树。玫红配湛蓝,让人眼前明亮,心生喜悦。



双龙寺一角



大象石雕
清迈大学
从素贴山回来,司机送我们到清迈大学门口。我们决定去这座城里唯一一所公立大学去瞅瞅。

清迈大学大门进去的行道中间,种满了花。行道两旁是高大的树林。按照指示,我们到了清迈大学观光售票处。来观光的基本上都是中国游客,或许正因此,校内观光车的解说词设置成泰汉双语版。

从A处到B处的间隙,观光车自动导览语里会响起泰国的传统音乐。听着柔美温暖的背景音乐,不得不联想起邓丽君甜美柔软的歌声来。

在整个观光过程中,我们在清迈大学的静心湖处停留了十分钟。湖光山色,宁静优美。

不多时,清迈大学的观光就结束了。这样有组织的校园参观,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本校师生生活的影响。门票收入所得,据说一部分用于学生奖学金与助学金,一部分用于学校建设。这样说来,我们也为清迈大学的建设资助了小小的泰铢呢。

从清迈大学出来,时间尚早。我们坐车去曼宁路附近的商场逛了逛,又去曼宁路的小商店里逛了逛。随意闲散,逛累了,又走路去体验了一次“千人泰式火锅”。

晚上走路回“七种感觉”民居,感觉这一天奇妙而美好。



静心湖

作者简介



海鸿,四川邻水人,文学博士,重庆某高校教师,鱼鳞滩往事公众号发起人。
编辑 I 番茄三

图片 I 番茄三

欢迎投稿:haihongfu0503@163.com



鱼鳞滩往事

微信ID:yulintanwangshi
时光走得太快
许多东西还没有仔细回味
就一下子消失了
让我们从这里开始
用朴素的写作
连接起中国大地上千百万个村庄
与无数个还能被文字打动的心灵
让我们用真诚的笔触
记录下生命旅程中遇见的
乡土风物 民族文化
人情故事和心灵体悟


    关注 鱼鳞滩往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