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推介】黃賓虹

 

名家推介,在這裡您可以欣賞到知名書畫家的精品作品。...



点击上方蓝字 可以订阅哦!


名家推介





黃賓虹

黃賓虹(1865 年1月27日——1955 年3月25日),原籍安徽省徽州歙縣,生於浙江金華,成長於老家歙縣潭渡村,初名懋質,後改名質,字朴存,號賓虹,別署予向。近現代畫家,擅畫山水,為山水畫一代宗師。六歲時,臨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冊,曾從鄭珊,陳崇光等學花鳥。精研傳統與關注寫生齊頭並進,早年受“新安畫派”影響,以干筆淡墨、疏淡清逸為特色,為“白賓虹”;八十歲後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為特色,為“黑賓虹”。他的技法,得力於李流芳、程邃,所作重視章法上的虛實、繁簡、疏密的統一;用筆如作篆籀,洗鍊凝重,遒勁有力,在行筆謹嚴處,有縱橫奇峭之趣。所謂“黑、密、厚、重”的畫風,正是他顯著的特色。

黃賓虹的山水畫,初得蕭山倪翁指點,後來又受明代李流芳、明末清初的程正揆、髡殘以及程邃等的影響,並宗宋元畫法,屢經變革,自成一家。黃賓虹一生重視寫生,所積畫稿達萬幅之多。中年時嚴於用筆,畫風蒼渾清潤。晚年時精於用墨,畫風出現了一個引人注目的轉變:由清楚到不清楚,由規則到不規則,畫面趨向於黑。這一變化引起世人矚目,評論家認為,黃賓虹的畫面黑是為了表現山水最真最美的特點,“如果看到的山清清楚楚,一覽無餘,就沒有味道。最好能草木叢生,露水欲滴,雲霧繚繞,既迷迷糊糊,又陰沉厚重,這種山就顯得是活山,有氣韻。所以曉山晚山就很好。山在日光下,清清楚楚,看起來,就覺得所看的山不高,不深,不遠,不靈。”黃賓虹的這個轉變,是他“和真山真水相結合”的結果。

黃賓虹曾自云:“我過去有一個時期—— 大約是五六 十歲之前,多半是師法古人,從書本里學;近三四十年才師法造化,到各地跑跑。”他曾遊歷過四川峨眉、青城,南下兩廣、雲貴,西到秦嶺、華山,東臨泰岱,東南到廬山、武夷山和富春、天台、雁盪諸山。他最喜歡的是黃山,幾十年間上下黃山十多回。而且每次上山都要小住,少則幾十日,多則累月經年,並自號“黃山山中人”。黃賓虹每到一處,總是全身心地投入真山真水的懷抱,留下了許多諸如“雨淋牆頭月移壁”的動人故事。就這樣,黃賓虹在真山真水中探索藝術的真諦,他認為晨昏雲霧中的深山幽谷具有特殊的美感, 於是他的畫多是蒼黑的層巒疊嶂,形成了鬱郁蒼蒼、厚重深邃的獨特風格,在古之畫家所不敢逾越的荊棘叢中開闢了一條新路。

黃賓虹一生多才多藝,尤以繪畫為最,因此他的詩幾為畫名所掩。除此以外,他還善書法,兼治金石文字、篆刻,精通鑒賞,並對畫論畫史見解精闢。他認為明代名家的筆墨沉雄桀驁,而清代各名家的筆墨流於柔疲,即使自以為筆下有金剛杵的王麓台,也不能免修飾塗澤之跡。他從此得出結論,國畫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有筆墨,要以筆墨恰到好處地寫出造化萬變千奇的神態,以筆墨的層疊變化,寫出陰陽晦冥、蔥鬱深厚的山川氣象來。他的筆法論是逐漸發展的,初以“平、留、圓、重”4字,後演化為“平、留、圓、重、變”5字。他的墨法論也是不斷變化的。當他40多歲時,以“濃、濕、黑、淡、干、白”6字為畫家墨法秘鑰。然後逐漸發展為“濃、淡、破、積、焦、宿”6字。到80歲以前,又把積墨法改為漬墨法,完成了他的“濃、淡、破、潑、漬、焦、宿”7字墨法論。這是他幾十年對國畫藝術理論研究和國畫藝術實踐的經驗總結。
黃賓虹名作欣賞
江行圖
花鸟随笔
柳亭高會
湖山晴靄
花卉




想了解更多的国画常识么?长按关注耀元工作室,每天分享国画小知识,让您足不出户成为国画达人~









    关注 耀元工作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黃賓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