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ukiji》

《Tsukiji》 《Tsukiji》

  • 书名:《Tsukiji》:The Fish Market at the Center of the World
  • 分类:人类学
  • 作者:Theodore C. Bestor
  • 出版社: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出版年:2004-7-12
  • 售价:USD 29.95
  • 装订:Paperback
  • 页码:412

《Tsukiji》 内容介绍: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人类学著作。作者记述了筑地鱼市场的历史、与日本食文化的关系、以及各个层级市场组织的参与者 从这本书介绍了筑地各个层级的参予者. 筑地成为最大的鱼市场,与日本的饮食文化和生活文化有密切的关系.首先当然是日本吃鱼的文化带来庞大的对鱼的需求.最下层来说,寿司师傅通常都会自己去找适合的鱼,与这些专业职人的社会网络成为筑地最下层中间商生存的重要一环.近几年连锁的回转寿司以及超市崛起,特别是超市取代了传统的零售管道,但这并没有大幅影响筑地的交易量,因为和美国人一周买菜依次不同,日本人仍是每天买菜,因此即使是超市也需要每天到筑地补货以保新鲜.日本对"食文化"的强调也强化了筑地的发展 在最高层的拍卖商方面,几乎都是大型甚至上市的公司.而中间商几乎都和特定的拍卖商做生意.重要原因之ㄧ在于风险的分担.在稳定关系下,拍卖商可以配合有紧急需求中间商.因此稳定的交易对象可以说构成壹层保险.这个观察在Scott 的"Moral Economy of Peasant"关于降低波动所带来风险而发展出道德经济的观察是相符的. 再下面一层中间商的世界中就充满人与人的联系.这些中间商通常是家族企业,常常把要继承家业的儿子送到别家做学徒,建立起中间商间的网络.中间商之间也充斥各种地缘或同学关系组织,彼此之间的婚姻网络也很兴盛.中间商也必须维系下游端特别是寿司店的人际关系.最有趣的是,由于市场中每个位置做到非熟客生意的机率不太一样,因此筑地的中间商发展出定期全部以抽签换位置的制度(很像小时候换座位).这种让大家平均赚钱,一起生存的概念,据我知道不只在筑地也存在于很多其他行业. 对我来说最有趣的是他理论的立场。作者从田野中看到的比较接近经济社会学中的镶墈论,而不是纯粹的实质论或是形式论。一方面来说,筑地的商人清楚地意识到对利益的追求,买低卖高赚取最大利润。这一点上来说似乎比较接近形式论。另一方面,筑地市场作为一个实质的市场,其中上下游间,以及同一个层级业者间,地缘关系与血缘关系等深厚的社会关系,却也呼应了实质论关于非经济关系在经济生活中重要性的看法。对经济社会学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惯用的统计及历史分析之外另一个鲜明的例证。在我看过的文献中,这本书可以说是最鲜活地描绘出”镶勘”这个概念实质上的酝酿过程。 这本书的书写很成功地穿插着形式论与实质论的基调。通常,在描述了市场参与者间深厚的人际关系时,随后往往会突然加上一段这个人际关系后面现实的经济算计,而在描述完市场中看似纯算计的组织与交易后,又长冷不防加上一段这些参与这间深厚的社会网络。这本书让人激赏之处或许正在于作者在这两者间恰到好处的拿捏,既不夸大筑地市场的传统人情,但是也不会把筑地描写成另一个与经济学教科书的市场。 除了在理论上的拿捏外,这本书也提供富理论趣味的筑地历史变迁。二十年前的筑地,确实比较像那个印象中的日本商业行为。从学徒到番头再到创业的生涯,筑地圈内的婚姻,屋号的沿用等等。而明显到了这一代,许多制度也已经瓦解,取而代之新的实践。这个递擅的过程不只是筑地,也看出日本整体商业环境的变化。 这本书另一个有趣的地方是方法和附录。在方法上,作者面对的问题是他不可能真正成为鱼市场任何一个阶层的从业人员。因此他采用的是“inquisitive observation”,也就是不断地在市场出现,观察拍卖的进行,不断的牵人脉问问题,逐渐拼出轮廓,而不求自己参与而来的体验。这个方法或许可以给很多苦于无法做“参与式观察”的学者或研究生参考。最有趣的大概是最后的观光指南。筑地并不是“观光鱼市”,但是也不排斥参观,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干扰拍卖。 这本书还留下一些问题。作者在一开始提到筑地的人将他们自身视为日本食文化的守护者,内文中却没有太着墨这个议题。或许是这种认同作者已经在他第一本书“Tokyo Neighberhood”这本对下町认同的研究中做了初步的回答。 简而言之,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即使不从学术的兴趣出发,也很具可读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评论图书请先登录注册

你也许想看:

Ethical Life

《Ethical Life》

Webb Keane.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5-10-6

“”

Tsukiji

《Tsukiji》

Theodore C. Bestor.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4-7-12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人类学著作。作者记述了筑地鱼市场的历史、与日本食文化的关系、以及各个层级市场组织的参与者 从这本书介绍了...”

Social and Cultural Anthropology

《Social and Cultural Anthropology》

John Monaghan,Peter Just.Oxford Paperbacks.2000-6-15

“If you want to know what anthropology is, look at what anthr...”

麦芒上的圣言

《麦芒上的圣言》

吴飞.道风书社.2001

“本书作者以华北一个天主教村庄的田野调查为基础,重新理解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提出的宗教社会学命题,指出问题的...”

汉夷杂区经济

《汉夷杂区经济》

李有义.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2-1

“本书从调研写作到现在重印出版,屈指算来已有七十多年了。一本书的经历,大概也能从某个侧面折射出学术历史上一些社会变迁。19...”

Jean Rouch : Cinéma et anthropologie

《Jean Rouch : Cinéma et anthropologie》

Jean-Paul Colleyn.Cahiers du cinéma.2009-06-11

“Jean Rouch est une figure centrale du cinéma ethnographique....”

无政府主义人类学碎片

《无政府主义人类学碎片》

[美] 大卫·格雷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7

“无政府主义人类学碎片是作者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无政府主义做的一个新诠释。格雷伯从人类学的历史出发,尝试勾划出人类学和无政府主...”

Fieldwork Is Not What It Used to Be

《Fieldwork Is Not What It Used to Be》

Faubion, James D. (EDT)/ Marcus, George E. (EDT).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09-4-30

“”

文化人类学概论

《文化人类学概论》

周大鸣.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2

“《文化人类学概论》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为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水平的文化人类学导论课程设计的。...”

科学的文化理论

《科学的文化理论》

马林诺斯基(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10

“”

血浓于水

《血浓于水》

张帆..2009-7

“《血浓于水:华北高村汉族的亲属制度》研究的主题是汉族社会的亲属制度。 前辈学者对汉族亲属制度的研究成果丰富,几乎在每一个...”

人类的没落

《人类的没落》

王东岳..2010-9

“《人类的没落》内容简介:人类文明目下遭遇严重考验,灾祸频发,环境污染,资源告急,人类在自然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困惑、恐惧、...”

生育与村落文化

《生育与村落文化》

李银河.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11

“《生育与村落文化》内容简介:费孝通教授对后辈耳提面命时,说过一句带点哲学意味的话:社会学研究要出故事!费孝通说要“出故事...”

美国的社会与个人

《美国的社会与个人》

李荣荣.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

“《美国的社会与个人:加州悠然城社会生活的民族志》内容简介:作者扎根美国加州一个普通小镇一年,聚焦家庭生活中爱的表达、家庭...”

人类学与中国传统

《人类学与中国传统》

徐杰舜,许立坤 主编.民族出版社.2009-6

“《人类学与中国传统》介绍了:2008年年初,新上任的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常委、统战部长黄道伟同志提出“经济统战”、“文化...”

母性

《母性》

莎拉·布莱弗·赫迪 (Sarah Blaffer Hrdy).新手父母.2004

“女人生來就具備母性本能嗎?母親出於本能而愛護子女,是東西方文化一向崇尚的理想,甚至科學界也普遍贊同,如今卻越來越受爭議。...”

Spectacle and Sacrifice

《Spectacle and Sacrifice》

David Johnson.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2010-3-15

“This book is about the ritual world of a group of rural sett...”

后人类文化

《后人类文化》

曹荣湘.上海三联书店.2004-07

“后人类文化是指以克隆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和以网络、模块为代表的相关高科技技术联手缔造的、在人类社会非常有可能出现的文化景观。...”

美国人与中国人

《美国人与中国人》

许烺光.华夏出版社.1989

“本书的目的是对美国和中国两个社会的人的共同性做深入考察。作者首先考察了艺术(特别是绘画,文学和男女之间的行为模式),接着...”

抓髻娃娃与人类群体的原始观念

《抓髻娃娃与人类群体的原始观念》

靳之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

“我们中华民族的原始文化植根于自己的土壤, 是在自己的土壤里发展起来的…… 5000年前的中国黄河流域已经诞生了 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