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大王”到青年书法家,她在食物中经历一场自我妄想

 

有些人做菜是为了吃,有些人是享受做菜的过程,而宋易却在这个过程中满足了自己的妄想...



写给所有的隐食男女
对于吃饭这件事,有人视之为生理需要,有人觉得它能产生精神层面的享受……

隐食家决定定期采访各行各业的食客,他们饮食习惯、处世之道等方面的差异。

但共通的是,他们都是你们中的一份子,正以最大的可能,享受美食给生活带来的快乐。

坐一个小时的动车,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我和同事要去见一个人。乘了地铁,又叫了的士,才终于和她见上了这一面。

她穿着一件深色薄款大衣,轻快地走在前面,领我们去她的工作室,外套长长的下摆随着步伐,屁颠儿屁颠儿地在后头跟着。突然她一回头说道,“其实我越来越觉得,‘吃’没那么重要。
宋易,从小在山里长大的青年书法家。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理论与创作方向,获文学硕士学位,创办有“雁行斋书法课堂”。
“我到现在依旧相信,自己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小易的父母曾在某个公园的山上经营茶社,易对事物的认知,与她从小在山里成长的经历密不可分。虽然父母经营的茶社里特意准备了几个包房,让她可以趁店里没有客人的时候,到任意一个包房里做作业。

“但我当然不会乖乖去学习”,天性向往自由的她,乐得独自享用在山间玩耍的乐趣

▼ 长大以前的“山大王”


▼ 长大以后的“山大王”



▼迎风飞扬的小易

桂花飘香的时候,她会穿着一件肥大的衣服,把从树上摇下来的桂花兜回家泡茶。雨季的傍晚,她就在树林间抓上十只蜻蜓,小心翼翼地夹在指缝里带回去,随后指挥蜻蜓们在屋子里替她抓些蚊子。还有蝴蝶、螳螂……这些小昆虫时常被她收藏起来,最后都做成标本,小心地摆放在一处玻璃柜里。

从小对大自然有着浓厚兴趣的小易,将母亲赠送的《少儿百科全书》里,与动物、植物和世界未解之谜有关的章节几乎翻烂。有时候,她甚至会坐在一块平坦的大石头上,向上天祈祷,“老天,像我这么虔诚的孩子,就让我见外星人一面吧!这个平台够大,刚好能停下一个UFO!”

直到现在,她依旧相信自己具备一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的特殊能力。当我好奇地追问下去,她又俏皮地回答道:“这当然不是真的!”,说完大家都笑了起来。

▼ 小易从水库边采来野橘子送给朋友,模仿王羲之留个便条而临摹王羲之的奉桔帖

“有件奇怪的事。比如‘吃货’这个词,原先是用来展示个性的,现在倒好像显得不自诩为‘吃货’就上不了台面。”
直到现在,这种在大自然中滋长的朴素审美和世界观,依然影响着她。

如同,曾经吃上米其林餐厅或者五星级的大厨的手艺,是一种生活水准的标志;如今在路边吃上一顿路边摊,也成了一种品位。当越来越多的人将“吃过多少东西”和“见过多少市面”画上了等号,小易却越来越无法理解

“特别是那些所谓的美食家,如果私下对食物的要求都只图个酒足饭饱,不追求精致甚至不懂得料理,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食家’呢?”

饮食只是这一大环境下的一个方面。那些贴上“匠人”标签后,被媒体大为曝光的手艺人,也在这被蓄意营造出的情怀里,变得浮夸而没有精神。

▼ 小易 - 作品


▼ 小易 - 作品

▼ 小易 - 作品



小易的父母在经营茶社之前,都曾是专做中山装的裁缝。他们在昏黄的灯光下打板、制样、锁扣眼……那些制衣时留下的美好的动机,小易还记忆犹新。但她无法想象自己的父母被称为“匠人”的样子。“早几年大家刚开始说“匠人精神”的时候,觉得能把这个词提炼出来的人好厉害啊!而当‘匠人’在一夜之间成了一种自我标榜的符号,一切都变味了。

创办“雁行斋书法课堂”的小易似乎秉承了父母在制衣时精益求精的追求,对于书写、育人有着她自己坚持。在她的书法课堂上,没有对于技法的灌输,而是带着孩子们体会着笔划与笔划之间的关系与情感,想象着每个字型背后暗藏的一段音乐、一幅画面或是一部电影,寻找着字间的神韵与表情
在她的描述中,我开始相信,她那“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的能力,或许是真的。
“疏可走马,密不容针”是"大处着眼,小心收拾"的结果。“圆润刚劲”看似絮状的内核里,又藏着一股怎样的力量?这些道理运用到人际交往之中,竟也是相通的。

▼ 小易镜头下的食材



没有课程的时候,她就喜欢带着相机,去菜市场记录下瓜果蔬菜们的日常生活。当看着食材们乖巧地高高垒起,按下快门的瞬间,小易的内心充满喜悦

我时常会幻想,摘下这颗番茄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这个萝卜和那块土豆会发生些什么奇妙的故事。当这些食材组合的时候,会产生怎样的风味。”

在她的想象中,食材的互补就如同笔划间产生的奇妙碰撞都有自己的表情。如同她对书写所作的一样,所有的食材和想象最终都炖在小小的一锅里,流淌在她的走笔之中

她甚至考虑将手上的工作暂时停下,去所有她好奇的行业里经历一番,将生活中悟到的哲学,运用到书法里。“去饭店打工、去动物园当志愿者、去卖保险……我不是为了去做这个行业,而是要得到这些经历的滋养,在5年之后回来,继续写我的书法。”

▼ 小易的学生们



▼ 小易和学生们



▼ 小易和学生们



▼ 小易和学生们

受到小易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在她的引导下,对于练习书法不再有原先的排斥,还悄悄地继承了她的对于生活的热爱与审美。原先沉迷于打游戏的皮大王爱上了与家人爬山、捡拾松果;个人习惯并不良好的孩子,开始懂得经营自己的生活……看着孩子们纷纷建立、维护起属于自己的工作台,她感到了莫大的成就

有些人做菜是为了吃,有些人是享受做菜的过程,而易却在这个过程中满足了自己的妄想与创作的欲望,当她提着篮子从菜场离开的瞬间,那些过程中的喜悦也随之消散。

那么你呢?
美食背后深藏一颗八卦之心,
味蕾之下烙印的是五味杂陈。
隐食男女绘制隐食图谱,
带你发现美食背后的人物和他们心中的美食。
往期隐食图谱 
☞“他们享用食物时流露的快乐,远比食物本身更让人幸福”
☞为了明日更好地吃,今天的你应该如何与自己相处?
☞当赫缇斯遇见普罗米修斯:一位音乐哲人的美食哲学
☞连续创业的90后吃货里,她可能是最有头脑的餐厅主理人
☞叶子小姐的美食独白:还睡还睡,解到醒来无味
☞创意人Gordon的甜蜜蜜:用食物与世界沟通
☞跑了近20个马拉松的前媒体人,被蛋炒饭改变一生
☞连续挑战史上最难喝饮料,他说:“真的超好喝!”
长按下方二维码,获取更多隐食资讯


    关注 隐食家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